八月的阳光愈发灼人,暑假如期过半。曙光学校的校园並未因学生离去而彻底沉睡,反而呈现出一种別样的生机。
林静组织的“暑期留校学生读书与兴趣小组”成了许多孩子的乐园,尤其是那些父母忙於打工、无暇顾及的家庭,这里提供了难得的照料与引导。
然而,时代的浪潮並非只带来积极的影响。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的消息,在经过大半年发酵后,其带来的各种新思潮、新事物、新的社会躁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进社会的每个角落,自然也衝击著校园的围墙。
对於曙光这些正处於青春期、好奇心旺盛又缺乏足够辨別力的学生而言,这种衝击尤为明显。
最突出的表现,便是街头巷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电脑房”和“游戏厅”(当时网吧还未完全普及和规范)。
极具诱惑力的游戏画面、充满刺激和即时反馈的娱乐方式,对男孩子有著致命的吸引力。
几个初三刚毕业、暂时无事可做的男生,以及个別留校的高一试点班学生,开始频繁流连於这些场所,甚至有人將午饭钱省下来去换游戏幣。
一天下午,林静焦急地找到正在和后勤检查校舍维修的赵楼生。“赵老师,不好了!王浩和初二的两个男生,跟隔壁街『星际网吧』的人起了衝突,差点打起来!幸亏被路过的老师看见给拦住了!”
赵楼生眉头一拧:“怎么回事?人没事吧?”
“人没事,就是吵得厉害。”林静忧心忡忡,“听说是王浩他们连著去玩了几天,欠了点钱,今天被老板堵著要帐,言语不合就推搡起来了。这孩子,毕业证刚拿到手就……而且我担心,这种风气会带坏其他留校的学生。”
王浩是本届毕业生之一,成绩不错,考上了老家县城的重点高中,本是件喜事,没想到假期出了这档子事。赵楼生没有立刻发火,而是让林静先把三个孩子带到办公室来。
办公室里,三个半大小子耷拉著脑袋,不敢看赵楼生,脸上还带著些许不服气和后怕。“说说吧,怎么回事?”赵楼生態度平静,听不出喜怒。
王浩梗著脖子:“那个老板黑心!说好三块钱一小时,最后算帐又多算我们时间!”
“就是!还推人!”另一个初二学生小声附和。
“为什么去那里?还欠钱?”赵楼生问。
“……好玩唄。”王浩声音低了下去,“毕业了没事干……家里也没人管……”
赵楼生看著他们,没有简单地进行斥责。他深知,粗暴的禁止和说教对於这个年纪的孩子效果甚微,甚至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他想起自己重生前见过的太多案例,前世的他也是如此,单纯的“堵”是堵不住的。
他让三个孩子先回去写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和检討,並要求他们通知家长明天来学校一趟。
孩子们走后,赵楼生对林静说:“林老师,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时代不一样了,外面的诱惑越来越多,光靠学校里管是不够的。我们不能只堵不疏。”
他沉吟片刻,做出了几个决定:
第一,立刻由林静和苏晴牵头,对全体留校学生进行一次摸底,了解他们假期的真实活动和思想动態,特別是对新兴电子游戏的態度。
第二,第二天亲自去见那位网吧老板,了解情况,处理纠纷,主要是结清欠款,但也要表明学校的態度,要求其不得容留未成年人,这是“堵”的一方面,必要的边界必须清晰。
第三,也是更重要的“疏”——他让总务老杨立刻去打听,能否租借或购买几台旧的但能用的电脑(当时电脑还是贵重物品,但二手市场已有流通)。
“我们要在学校里,开闢一个『绿色电脑室』。”赵楼生对闻讯赶来的钱老师、刘老师等人解释,
“由老师引导,在规定时间內向学生开放,可以学习简单的打字、画画,甚至……可以允许他们在老师监督下,玩一些健康的、有益智作用的游戏。我们要把他们对电脑的兴趣,从单纯的游戏娱乐,引导到工具认知和技能学习上来。”
这个想法在当时颇为超前,几位老教师面露疑虑。
“我知道这有风险,也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不务正业。”赵楼生语气坚定,“但比起让他们偷偷跑去黑网吧,接触不良信息和人员,在学校可控的环境下进行引导,利大於弊!我们要教会他们的,不是逃避新事物,而是如何正確地认识和利用新事物。”
同时,他让苏晴利用她的特长,策划组织一些更吸引男孩子的暑期活动,比如简单的机械拆装兴趣组、航模製作、足球篮球体育训练、甚至联繫附近的消防队或工厂组织参观,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处理完这件事,赵楼生又迎来了另一位访客——李先生。他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挑战。
好消息是,关於“教师公寓”和“惠民学生公寓”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出来了,结论是积极的,特別是在浦东新区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这种配套需求真实存在。
挑战则是,推动这样一个项目,涉及到与政府多个部门(规划、建设、教育、民政等)的沟通协调,流程复杂,周期会长,需要极大的耐心和专业的运作。
李先生建议,成立一个专门的项目筹备组,由他主导外部资源整合和手续报批,赵楼生这边则需要提供更详细的学校发展规划和需求论证。
“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急不得。”李先生告诫道,“当前,曙光还是要聚焦於內涵建设,尤其是明年高中部的验收。这才是我们所有谈判的底气所在。”
送走李先生,赵楼生站在办公室窗前,看著操场上,苏晴正带著一群孩子在树荫下玩集体游戏,笑声阵阵。而另一边,林静正在和几个看起来有些心事的学生谈心。
校园內外,时代的风吹拂著,带来了新的活力,也捲起了新的尘埃。开放的浪潮不可阻挡,如何在这浪潮中守护好这些幼苗,引导他们正確认识光怪陆离的世界,学会游泳而非被淹没,是比应对资金短缺、商业竞爭更为复杂和长期的挑战。
赵楼生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一分。教育,从来就不只是书本知识的传授,更是与时代浪潮的搏击与共舞。
他拿起笔,在日程本上写下下一步计划:召开全体教师会,专题討论“如何应对社会变革对学生的衝击与引导策略”。
这个暑假,註定要在应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中度过。但赵楼生相信,只要秉持“堵疏结合、正面引导”的原则,曙光就能在这变革的时代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