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重生千禧年:从校长开始 > 第四十章 寸土寸金 文心雕龙

第四十章 寸土寸金 文心雕龙

沪上的深秋,空气中已带了些许凛冽的意味。

曙光教育集团如同一艘不断扩编的舰队,在波澜壮阔的教育改革大潮中破浪前行,但掌舵人赵楼生深知,每一寸前进,都伴隨著巨大的资源消耗与战略权衡。

yp区那幅来之不易的地块,规划已然明確:它將用於建设“曙光高级职业技术学院(职高)”,专门承接明诚学校日益成熟的职高班升级,旨在打造一所高標准、有特色的职业高中,真正实现中高职贯通培养,为赵楼生理想中的“教育立交桥”奠定一块坚实的基石。

然而,蓝图绘就,巨额的建设资金却仍如悬顶之剑,让管理层倍感压力。

与此同时,已投入使用的浦东北校区30亩新校区,则呈现出一番蒸蒸日上却又略显侷促的景象。

崭新的红白建筑群,標准的塑胶跑道,先进的多媒体教室,无不彰显著曙光的现代化追求。

孩子们在这里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质硬体资源。但与之相对的是,由於生源增加满负荷运营面,许多功能不得不高度压缩整合。那座被寄予厚望的“文匯苑”文化中心,最终只能在综合楼里占据一层,与实验室、图书馆共享空间。

而区政府特批的、紧邻这30亩的另外90亩教育用地,则如同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所有人的目光,也考验著曙光的財力极限。

这块地划转价极低,体现了政府支持曙光模式的决心。但其上规划的综合教学楼、高標准实验室、室內体育馆、中学部与教职工宿舍楼群,以及与之匹配的设施设备採购,据张天胜初步核算,总投资保守估计需两个亿。这对於刚刚缓过一口气的曙光而言,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

“楼生,这90亩地,是机遇,更是考验。”张天胜指著规划图上那大片待开发的空白,语气沉重,“杨浦职校要建,这90亩的二期工程也要启动,资金链…绷得太紧了。是不是先集中力量保住一头?”

赵楼生站在新校区综合楼的顶层走廊,目光掠过窗外生龙活虎的操场,望向一栏之隔的那片空旷。那里野草萋萋,静默无声,与墙內的喧囂形成鲜明对比。

“都要做。”他的声音不高,却异常坚定,“杨浦职校,关乎我们兑现给明诚那些孩子和家长的承诺,关乎职业教育这条腿能不能站稳。这二期北校区扩建,关乎曙光基础教育未来的规模和品质,关乎我们能否真正建成一个標杆式的k12学校。资金的问题,我来想办法。但现在,我们不能停。”

他转过身,目光灼灼:“硬体设施的扩张可以稍缓,但人的培养、文化的培育,一刻也不能停。这建好的30亩地,就是我们最好的『文心雕龙』之所。我们要在这里,把全面教育、传统文化的根,扎得更深,让它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绽放出无限的精神光彩。”

於是,一项基於现实条件、精心设计且分学段、成体系的“文脉深植”计划,在新校区率先启动,並以此为蓝本,向老校区、育才、明诚辐射。

课程为纲,循序渐进。教学研究院在林静的带领下,拿出了细致的传统文化融入方案:

小学段语文课增设《声律启蒙》趣味诵读;美术课融入简易剪纸、泥塑;体育课引入武术游戏基本功;音乐课欣赏简单民乐曲目。重在“玩”中感受,培养兴趣。

初中段开设书法必修课(软硬笔);成立民乐兴趣小组(笛簫、二胡入门);歷史课深度挖掘传统节日內涵;开展“家乡非遗小调查”项目式学习。重在掌握基础技能,进行文化探究。

高中段开设《论语》《孟子》选读研討课;成立“国学社”,下设诗词创作、戏曲鑑赏、茶艺研修等分支;鼓励学生选择一项非遗进行深度课题研究,如沪剧、顾绣、变脸、嘉定竹刻等,並尝试思考其现代转型。重在思辨精神培养和文化传承责任感。

社团协调,一室多用。综合楼的那一层“文匯苑”成了最忙碌的空间,排班表精密如仪器。

午后,这里是学生社团天下。国学社的学子们在屏风隔出的静室临帖、品茗、弈棋;民乐组的笛声与二胡声从音乐教室飘出;戏曲组的同学对著水袖和身段反覆琢磨。

傍晚和周末,这里变身“大师工作坊”。赵楼生动用各方人脉,邀请国学大师、手艺人、非遗传承人,践行“请进来”策略。

一位退休的京剧名角被聘为校外辅导员,每周一次来教孩子们唱念做表;一位非遗剪纸传承人带来红纸和剪刀,让孩子们惊嘆於方寸之间的万千世界;一位大学哲学教授受邀开设《中西智慧比较》浅谈讲座,座无虚席。

地方虽挤,但氛围极浓。学生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空间和资源,投入度极高。

曙光的学生们並未闭门造车。利用周末,学校组织“文匯苑”各社团骨干,走进区博物馆做小志愿者讲解员;前往广富林文化遗址等地研学;更与周边社区联动,在敬老院、文化中心进行公益展演。

一场在社区举办的“中秋雅集”上,曙光学子们的民乐合奏、诗词吟唱、茶艺展示,贏得了居民们的满堂彩,也让孩子们收穫了巨大的自信和成就感。

变化是潜移默化又真实可感的。或许没有专门的汉服室,但学生们的气质里多了几分沉静与典雅;或许没有巨大的展览馆,但走廊里定期更换的学生书画、工艺作品,成了最动人的风景线;辩论赛上,引经据典来自《战国策》和《庄子》的辩手,开始贏得更多的掌声。

然而,质疑声仍如影隨形。一次家长开放日,一位穿著讲究的父亲看著儿子在工坊里专注地打磨一个紫檀木书籤,忍不住对陪同的赵楼生抱怨:“赵校长,我送孩子来是考名校的,不是来学做木匠的。这些里胡哨的东西,能帮他提高几分?”

赵楼生还未回答,旁边一位来自明诚学校职高部的学生——他今天是作为“小老师”来展示数控雕刻与传统木工结合的——抬起头,认真地说:“叔叔,您用的那个手机,里面的精密零件,最初的设计和打磨,需要的耐心和专注,和我做这个书籤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不是浪费时光,是在修炼一颗能沉得下来的心。这是我们数控老师说的『工匠精神』。”

那位父亲一时语塞。赵楼生微微一笑,补充道:“家长您好,我们鼓励多元体验,並非要人人都成为工匠或艺术家,而是希望通过这些接触,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审美力和对文化的认同感。这些素养,同样是未来核心竞爭力的一部分。而且,”

他话锋一转,“我们所有的文化课程和社团活动,都与主干学业严格区分时间,绝不会占用正课学习。”

质疑风波暂时平息,但赵楼生知道,观念的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和更显著的成果。

傍晚,他再次站在那扇窗前,望著隔壁空旷的90亩地。

夕阳將它染成金色,仿佛一块巨大的、等待雕琢的璞玉。

张天胜悄无声息地走过来,递上一份文件:“楼生,初步接触了几家银行和信託,对教育地產模式还是有点兴趣,但要求苛刻,而且对这块地的抵押价值评估…比较保守。”

“知道了。”赵楼生接过文件,並未立刻翻看,“资金的事,再想办法。但你看,”

他指向楼下——文匯苑里,灯光温暖,一群高中部的学生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调试他们自己策划的一场小型传统文化展览的灯光和展陈,神情专注而自豪。

“硬体固然重要,但真正决定一所学校高度的,永远是这里面装著的东西。”他指了指自己的心口,“先把这件事做好,做出名堂。让所有人看到,即使在有限的校园里,曙光也能办出不一样的教育。到时候,或许会有志同道合者,愿意为我们的梦想买单。”

夜色渐浓,文匯苑的灯光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温暖的所在。文化的种子,已在寸土寸金的空间里深深植下,静待抽枝散叶,终成参天之势。而更大的资金与扩张的棋局,正等待著赵楼生去落子破局。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人在高三,从成文曲星开始 误成敌国驸马,带着公主杀穿天下! 从明星助理开始的文娱教父 斗罗绝世:空想家,武魂心灵巨龙 诸天:我有一个主神碎片 全职法师:从天生共系开始 从替补选手,到UFC冠军! 雪后初晴 渣夫哭求复婚,太太携崽二婚 洞房花烛夜后,得知夫君有花柳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