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说法》也是跟《焦点访谈》一样的半小时专访节目, 但毕竟是午间档的, 收视率肯定低不少。前者只是央视一套收视率前十的节目, 而后者是前三。
只要没有交情没有利益输送,正常业务上再混脸熟也没事。
这种电视媒体宣传成本的持续上涨,一直能持续到06年,随后在07/08高位横盘,09年之后才开始下滑——
顾辙是私企老板,大学在校生,他可以不重视业务专业性,但别人必须重视。
早在90年代前期, 圈子里就流传着一句话:200万港币, 能做一件好事让你的公司在新闻连播上露脸15秒, 被提一嘴, 就非常划算了。
看明白了这一点,也就不难理解马老板和孙正意拉拢顾辙的又一层考虑了:顾辙这人,未来的宣传价值绝对够大,只要他每次露脸的时候,逮住机会聊几句“电商模式对他推广新科技的效率有多大帮助”,就能值回拉拢他的票价。
之前顾辙穿惯了阿玛尼,现在女友又给他换古驰,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的阿玛尼是12月份送的、冬款太厚重了。
两人说着,把顾辙和陆幽幽引到一个会议室和休息室的套间,陆幽幽今天是没机会也没理由出镜的,她只是陪着来,所以在休息室里坐着,见见世面就好。
现在你好歹稍微捧起来了,他卖起来还是眼都不眨, 看来还是我给外人留下的印象更胜一筹。”
马老板也没再说什么,一行人最后是本着突击考察的心态, 留在天元光学的小食堂吃了顿便饭, 然后闪人,表示相关协议周六之前会给顾辙发回来。
顾辙的发型,也是陆幽幽帮他联系了一个所谓“大师”,了几千块搞了个造型。
全国近400个地级市中院,每年轮一遍也就平均一次上《今日说法》的机会,很多案子还要跟公安系统分上镜时间,法院系统就捞不着几句话,当然要绝对重视。
案子相关的法条和解读,都是突击复习、倒背如流,只求对着话筒和摄像机时,能说得尽量纵横捭阖一些。
我国民诉法规定的回避理由,主要是亲属关系、利益关系、其他可能影响审判公正的关系。但绝对不包括“这个法官审过这个当事人太多案子、比较熟”这种理由。
原因也很容易想到,因为06年优酷、土豆这些都出现了,但早期视频网站分辨率还是不高,新闻资讯类节目的视频,还是看电视为主。09年往后视频网站质量有了新一轮飞跃,而且连逼站藤迅爱某艺也纷纷出现了, 电视新闻才彻底进入衰退。
潘筱婷还是很注意业务形象和严肃性的,虽然经办了顾辙三个案子,但是绝对从头到尾一块钱礼尚往来都没有过。
顾辙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 马老板送上门一个“300万认购股权四年后变5000万”的机会, 虽然大部分都是顾辙自己努力应得的,但是打配合的下属也要稍微分润几滴汤水。
拖到周四下班时分, 阿狸巴巴和软银那边的正式协议要约, 也算是传真了过来,让顾辙最后确认一下条件。
“行啊, 初生牛犊不畏虎,年轻人狂一点也好,希望你以后让一切电视节目都保持这么狂,让孙先生卖你的3%阿狸巴巴股权别白卖。我都四十岁的人了,就不跟你们年轻人意气之争了。”
以至于进了休息室之后,关起门来潘筱婷还不得不关照他一些问题、看看他对法条引用、专业意见方面是否彻底纯熟,还关照他“哪些方面不用讲太多,留给法院的人讲”。
一旁的秦暖也是发自肺腑地说了一些公事公办地崇拜之言:“顾总,你送来的这三个案子,真是个个都饱含知识点。我今年要法考,光是你的案子就反复拿来复习。古有‘一字师’,你这算是‘三案师’了。”
反正院里很重视《今日说法》的采访,虽然理论上是占用周末时间,实际上从上周四开始到下周二,上自刘庭长,下到潘筱婷秦暖,都被调班放假、卸下了其他审判工作,专注于节目准备。
只是公事公办聊过几次天,也都是为了让顾辙做好准备、好好接受媒体采访、别乱说话。
顾辙连忙谦虚:“诶潘法官秦书记太客气了,我今天跟你们一样都是来接受采访的。您是主审我是当事人,不合适不合适。”
后来随着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媒体也越学越懂行, 这种机会都没了。到了21世纪初,上一次《焦点访谈》,至少企业砸一两千万做善事搞公关。新闻连播里一条相关信息的开支,差不多也是这个量级。
作为顾辙几个案子的主审人员,她原本是没机会跟对方这样系统性坐下来讨论法律的,毕竟要避嫌。这次却是顺理成章、想谈什么都行,得到的信息自然也非比寻常。
潘筱婷很快也开始怀疑人生了:这家伙脑子怎么长的?一个学物理化学的,对知识产权法务了解的全面程度,竟在我一个专业法官之上?
而且顾辙每每还能说出一些金句、对未来修法完善方向的展望也是极为精到,不亚于淫浸多年、呼吁修法完善的专家教授。
潘筱婷向来自忖,她虽然年轻,但在这块业务上,应该是全院最强的了,如今却越聊越心虚。顾辙这水平,只能用深不可测来形容了。
“真是惭愧,刘庭长还关照我,接受采访前帮你突击查漏补缺一下,看来我真没什么好说的了。顾总文理全才,我这辈子都没见过。”她最后也是心悦诚服地表达了赞叹。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