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诗会(二更)
晋和帝传召赵禹两兄弟入福宁,连李福都没叫在近旁当差服侍。
正殿宝座上空空,李福引着人进了殿,兄弟两个对视一回,纷纷侧目去看李福。
李福朝着东次间使了个眼色,并没有再头前引路或是跟上,反倒掖着手猫着腰,一路退到了殿外去守着。
赵禹几不可闻叹了口气,提步过去,赵行自然跟在他身后。
晋和帝盘腿坐在罗汉床上,四面的围板只拆去了一面而已。
东墙上的月窗支开了大半,窗前放了一碰玉兰。
微风拂来,清风徐徐,带得香入殿中。
玉兰香气清甜不腻,最叫人舒心的。
赵行抿唇。
玉兰不是中宫所爱。
顾大人为枢密使,掌管枢密院,眼光更是老辣的。
等过些日子南苑都护府设立起来,他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那都是胡扯。
但也并不是说儿臣所想便都是对的。
赵禹的心思不在这上头,同晋和帝请安见过礼,看身后弟弟没什么反应,轻扯了他一把:“走什么神?”
兵部那么多的大人,哪个不比儿臣经验老道?
赵行也懒得说。
赵禹这才多看了那盆玉兰两眼。
因为设立都护府别改行兵马制更迫在眉睫,二者取其一,暂且放下的只能是兵马制那事儿。
赵禹斜着眼风扫了他一眼。
也怪不得兵部韦尚书那样极力反对。”
但是这回的事情来说,姜护只是顺势而为。
晋和帝想起赵禹刚入朝历练那几年,这种事情也不是没有过。
赵行摇头说不会:“这是国政,不是儿臣一人心意可定。儿臣入兵部历练,翻阅旧档,查看各地兵制,也只是找出不妥的地方,寻出错处,尽可能的纠正过来。
本是顺着晋和帝恭维两句的话而已,也没多想别的。
再说他回京交职,也只是挂衔儿的兵马大元帅。
晋和帝挑眉叫兄弟两个坐着说话,点着自己手背,问赵行:“朕否了你改行兵马制的奏请,心里不憋闷?”
便想着干些别的事儿。”
赵禹先把话接了过去:“如今吏部和兵部有的忙,儿臣近来应该清闲得很,在设立都护府这事儿上,儿臣年轻,插不上什么手,况且沛国公回京,儿臣也想偷个懒,有父皇在,有国公爷在,儿臣也总算能躲个懒不是?
哪怕是他没想到的,摘星捧月,身边人不都是上赶着的吗?
如今连沛国公都说不适宜改行兵马制,自然有国公爷的道理。
主要是从小到大也没几个人拂赵行心意的。
晋和帝顺着赵行目光望去,唇角上扬:“那是早上贞妃吩咐房送来的。房的奴才当值用心,近来玉兰培植的不错,贞妃宫里每天都换新的,她觉着这个香气舒心,便打发人送到了福宁殿来,朕也觉得不错。
然后才又转头迎上晋和帝的目光:“姜家大郎和三郎才回京,父皇不是正好也还没拿定主意叫他们两个在朝中供职吗?再带上阿莞她们小姊妹一起,皇姑奶家的也一块儿,谁也别给朝廷添乱,只管忙活自己的事,父皇觉得怎么样?”
他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晋和帝和郑皇后乃至赵禹在内,还不是上赶着给他办,给他弄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