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你去蜀中吧
“若是如此说来,徐照润岂不从一开始就胸有成竹?”
姜莞说话的时候,视线是从姜元徽身上扫过,移到赵行这边定格住的。
赵行抿紧了唇角一言不发。
倒是姜元徽颔首说对:“我听她的意思,再想想阿耶从宫里出来的样子,可见官家是已经许意过,如今也只不过是咱们家留着些体面,想让阿耶主动认下这婚事,也免得叫天下百姓说官家逼娶。”
他说完了,怕赵行心里有什么,抬眼去看:“我不是要置喙官家,只是在你们这儿,有什么便说什么了。
官家是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我做臣子的,岂能不理解呢?
但这个事儿,却是叫人心里膈应。”
他说到此处,不免又长叹一声:“我也是没有法子。本来想着今日见一见她,与她把话说清楚,最好她肯听人劝,知道我不喜欢她,也不可能喜欢她,知难而退,就此作罢。
谁知道她态度如此强硬,连那种话都说得出口。
可见是非要嫁我不可了。
大概我不点头,她就会进宫请官家下旨赐婚。
他拖长了尾音去看姜元徽。
姜莞却隐隐猜到,截过姜元徽的话说去吧:“早去早回。”
沛国公府世代忠臣良将,朕心中亦不忍。
再怎么不痛快,他在朝为官几十年,国与家还是能拎得清的。
届时就算突厥不必起兵,只要能够扶持这个皇子上位,做了大邺天子,徐照润就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后,突厥可不费一兵一卒,就能入主中原。
只怕连他都不在突厥可汗考虑之内。
既然你今天进宫来问,朕不妨与你交个底。
但即便如此,朕心底里,也还是不希望她嫁给你大兄。
手上一顿,那本奏章就放回了御案上。
“朕不是要将你放逐。”
朕若告诉他突厥退兵十里的事,他是领兵的人,把朕还要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对咱们大邺来说又有多么重要,都不必权衡,一定答应下来。
赵行垂在袖中的手捏紧了:“如此看来,突厥可汗纵使狼子野心,牺牲自己嫡亲的女儿来和亲,却还是从心底里疼爱她的。”
朕没有怪你的意思,毕竟这么长时间以来,你也没做什么出格事情,最多就是像今天这样,跑到宫里来问个清楚。
今日你没去肃王府,直接进了宫,你大兄只怕——”
阿耶其实都还好。
更何况突厥人加大了筹码,提出这样的条件来。
赵行垂眸,眼皮往下压了压,忽而站起身来:“我出去一趟,你先陪着三兄说会儿话。”
这话自是与姜莞说的。
赵行越发沉默下去。
只一个眼神,姜元徽就立时明白了。
但是二郎,平心而论,若你的王妃不是姜莞,今天你还会进宫吗?”
你总是惦记着姜莞,你大兄又操心你。
他看过去,目光定格在赵行的身上:“朕,也有私心,你所知道的私心,但那些私心,确实不足以让朕一定赐婚姜元徽。
赵行抬眼看,晋和帝一脸果然的表情回望过去。
晋和帝的嗤声很轻,淡淡的,只是殿中太安静了,赵行才能听的一清二楚。
徐照润这样笃定自己一定能嫁姜元徽,父皇肯定会许婚,有恃无恐,胸有成竹,一定是和父皇谈了什么交易。
将来姜家祖坟里,倒葬着一位突厥公主,朕也没面目去面对赵家的列祖列宗。
突厥野心从未放下过,依此想来,突厥可汗一定是更希望徐照润嫁给阿兄的。
“你自己也做了阿耶,有了孩子,天底下为人父母的,哪有不心疼孩子的?都说虎毒不食子,突厥可汗……他送了公主来大邺和亲,却许她自己选个如意郎君,至少是她想嫁的人。”
除非姜氏上下抗旨不尊。”
他们要的是徐照润嫁入沛国公府,而能给大邺的,自然也是父皇一直想要的,对吧?”
他问的是婚事,却又不是婚事。
大约也叮嘱过徐照润,无论怎么样,也要想法子生下一个健康的皇子。
晋和帝见了,难免气笑:“看什么看?朕能吃了你弟弟?”
沛国公府是她母家,魏家又有魏氏,是她亲舅母,她就算不说,你也知她心中难过,想替她做些什么。
倒是晋和帝先笑出声:“他倒真成了姜家的人。”
“原来是这样。”
晋和帝没理他,叫他去把人带进门,自己仍旧坐在宝座上,也没挪去西次间。
“你——”
·
晋和帝听说赵行一个人进宫来的时候,还在看奏本。
开门见山的问,就没给赵行迂回着回话的余地。
这种事情,自然是先国后家。
赵行抿唇不语。
晋和帝的话音都还没有落地,赵禹只怕如何尚没说完,小太监掖着手猫着腰匆匆进门来:“官家,肃王殿下来了。”
抗旨不尊的后果,得自己承担着。
李福掖着手站在旁边儿也不敢吭声。
夹在她与朕中间,你也左右为难。
朕知道姜莞是个好孩子,也很懂事,未必求你做什么。
可要是姜家不松口,沛国公自己想不开,朕也会一道圣旨赐婚姜元徽,姜家,跑不掉的。
以往他在非朝时辰进宫,多是为请安而来,或是有些私事时候,晋和帝都会从正殿挪去西次间里,父子两个人坐在罗汉床上说几句话,或是下下棋,闲话家常似的,也没那么拘谨,倒真似寻常父子一般。
晋和帝掀了眼皮去看他:“你为什么而来?”
倒叫朝臣们觉得,一向英明能干的肃王殿下,如今糊涂起来。
父皇如今是铁了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