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大汉:我是皇太后 > 第132章 鲁恭的选择

第132章 鲁恭的选择

第132章 鲁恭的选择

鲁恭这句话一出,本来一肚子不爽的寇忍不住露出喜色,鲁恭这句话一出,就是为女婿背书,有他这个士人领袖背书,女婿成为皇太子已经是十拿九稳,没想到永元稻竟然变成了女婿进步的加分。

仔细想想也不奇怪,格物学者们都有平原王国郎的名头,女儿又是王妃,立了大功,女婿自然可以得其功,有大功劳於国,自然当为太子!

事实上,鲁恭这个老滑头在此时下注可不仅仅是寇想到的这一点,而是形格势禁,不得不然,老头考虑来,考虑去,觉得必须主动走出这一步!

清河王府出事后,皇帝虽然答允诸王就藩,但治標不治本,皇帝子嗣困难,

现在就平原王这么一个儿子,而且还体弱多病,此时发现一个人题,必然还有无数人题,这已经是非常典型的国本动摇事件,未来万一出事了,就有可能倾覆社稷。

土人集团天然追求稳定,他们不能接受这种局面继续下去,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册立太子,此前百官之首的太尉张禹和皇帝沟通的时候就暗示过,不过皇帝默然,並没有给出肯定的答覆。

平原王身体不行,皇帝担心他没办法坐稳江山,想看生一个健康的儿子继承大统,大家都能理解,此前也没有催促,毕竟皇帝还年轻,可以等一等。

可现在人心不稳,而人心不稳的根源是皇帝身体不行,皇帝如果身体很好,

能活到四五十岁,达到光武、明帝的寿命,没有人会催他立太子。

大傢伙现在怕的是皇帝连章帝的寿命都没有,一旦山陵崩,瞬间出现的权力真空会迅速被邓氏外戚填补,邓氏外戚现在看著非常谨慎,邓绥也是贤后,但知人知面不知心,邓家的实力摆在那里,万一邓氏瞎搞,谁能扛得住?

皇帝怕再出一个大將军竇宪,土人集团同样害怕,所以他们希望皇帝先確定平原王为太子,万一皇帝早逝,邓氏也不至於钻空子瞎搞。

若是皇帝寿命长,又生下了健康的皇子,想让这个皇子继承江山,办法也是现成的,效仿国初东海王先例,劝说平原王以体弱多病为由,主动辞让太子即可,这又不是很难。

土人集团有这样的想法,不代表鲁恭这样的三公会主动下本,皇帝心里还在犹豫,他最合適的做法是等一等,没必要主动表態,哪怕有利於社稷,也不符合他的利益,他已经到了仕途的顶点,不需要冒险做这一类的事情。

促使鲁恭下本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寇淑不仅精通算术、格物,还有极强的政治能力,一个政治能力强的太子妃和皇后,可以一定程度上平衡政治能力同样强的邓后,避免邓氏外戚一家独大,外戚们不能一家独大,土人的发言权自然大了许多。

大鸿臚陈宠是豫州沛国人,家有大批藏书,荀淑是潁川人,两人同州,曾经拜访过陈家求学,到京之后,自然以门生礼拜访过陈家,陈宠虽然不以慎独为苦,谢绝人情往来,但也不是谁都不见,他就对荀淑挺欣赏。

前些日子,陈宠就告诉过自己的上级鲁恭,平原王妃在荀淑的教导下,对未来已经有了一些设想,鲁恭虽然对小姑娘家家的具体设置稍稍一些看法,凭什么太尉下属的太常卿和司空下属的大司农可以同录尚书事,司徒下属的三卿就不能同录尚书事?

但不管怎么样,寇淑对未来的设计,很符合鲁恭的设想,外戚集团作为皇帝的臂助,代替君王掌握兵权无话可说,但治国还得交给士人,大將军录尚书事就是祸国之源,寇王妃这句话说得真是好!

鲁恭也明白这有可能是寇氏拉拢土人,对抗邓氏,未来未必会兑现,但既然寇氏主动踏出这一步,就说明他们比较弱势,扶持弱势的外戚,压制强势外戚,

不是应该的吗?而且就算未来寇氏反悔,也必须拿出足够的筹码作为弥补,这也有利於天下士人。

二是寇淑对杨震不以为然,吹牛说格物学者比杨震这个关西圣人还要厉害,

这让鲁恭非常高兴,想看联合格物学者们打压一下杨震的声望。

鲁恭是扶风平陵人,鲁家世为两千石,他的祖父做过王莽的羲和,也就是大司农,是九卿的职务;他的父亲虽然早逝,但也做过武陵太守。

他的兄弟鲁不不仅是经学家,还是太守;他更是突破了天板,成为了大汉的三公;儿子鲁谦能力也不错,等他退下来,就可以提拔为太守,继续保住世两千石的地位。

除了儿代大官以外,鲁恭还是《鲁诗》的五经博土,鲁不也是《尚书》的教授,家学渊博,可以说鲁家已经是大汉最顶尖的家族,也是关西第一士人家族(有外戚身份的马氏除外),只要维持住这种局面,鲁家未来甚至有可能摸一把世代三公。

但此时鲁家所在的关西老巢却沦陷了,关西圣人杨震凭藉著二十多年的积累,变成了关西圣人,声望已经超过了鲁家,而年轻的马融兄弟也凭藉著出色的才学,变成了关西学术界的未来领袖。

鲁恭不是袁氏家族,靠事功起家,他以五经博士崛起,靠著不差的办事能力和超强的舆论造势能力起家,但因学而起,也因学而落,学术声望被超过,对鲁氏家族是很致命的事情,这意味著最优秀的年青人不再靠拢。

此时朝政比较清明,鲁恭受限於名声,也不能毫无原则的提拔门生,建立一张庞大的关係网,这也让他忧心怖,难不成鲁家下一代要衰落了?

马融兄弟还年青,又是转型成功的外戚,他惹不起,但杨震就不一样了,他毕竟没有太强大的背景,若是可以打压,还是要试一试的。

所以当他听说寇淑瞧不起杨震,认为格物学者比杨震要出色时,老头立刻动心了,站在平原王一边,不仅极有可能立下拥立之功,向袁氏家族转型,也可以打压对头,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鲁恭已经七十多岁,过一天是一天,能干多久,能活多久,鲁恭自己都不知道,与其眼睁睁看著家族走下坡路,还不如乘机赌一把。

这一把的风险真心不大,可以说是没有,这么多永元稻摆在这里,这是看得见的活生生的祥瑞,这祥瑞哪里来的?平原王妃和平原王国郎们搞出来的,他们都是平原王的人,这样大的功劳自然是平原王的。

平原王的身体不好,母族卑微,现在读书也不怎么样,不管反对者找出多少条反对意见,只需要一条支持意见,平原王搞出了永元稻这样的大祥瑞,就足以打回去,彻底打回去!

这种祥瑞接下来必然会得到大推广,天下人不管是世家大族还是黔首百姓都会得到好处,他们自然感激平原王,有无数人拥戴的平原王不为太子?谁为太子?

而事实也確实如鲁恭所言,当他这番话一出口,不仅仅骑都尉寇面露喜色,恨不得立刻做实,但又不好说,毕竟他和平原王的关係摆在那里。

不过大司农徐防、中常侍蔡伦、黄门侍郎梁商三人就没有这个顾虑了,三人中徐防属於文官集团,他想的也是促使皇帝立太子,自然站在鲁恭一边;蔡伦更不用说,早就和寇家秘密结盟了,他当然支持鲁恭的话。

梁商属於中间派,不过鲁恭说的是平原王对天子的诚孝之心感动上苍,这压根没办法否定,难道他能说平原王不诚孝吗?反正又不是直接拥立太子,赞同也无妨·.—

徐防又看向了邓后的弟弟邓弘,邓弘精习《欧阳尚书》,是小字辈中读书比较好的,所以邓后让他和格物学者们打交道,也是因此,他在政治上自然不怎么敏锐。

邓弘虽然觉得鲁恭的说法有些扯淡,但永元稻的功劳太大,只能是天子父子来取,他自然点头表示坚持,他这么一说被很多在场的官员以为是邓氏外戚的立场,毕竟邓寇联姻,平原王继位对邓家是双重利益,邓家没理由反对。

而隨看主要官员表示赞同,相对比较淳朴的格物学者们乃至黔首百姓都纷纷高呼万岁,声音越来越大,儿乎响彻了整个广成苑,以至於飞鸟都被惊走了“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唐仙 创建救世组织,全网直播收容 我真不想和网癮少女谈恋爱了! 独宠绿茶我惨死,全家哭着悔断肠 让你臥底,没让你勾搭大嫂! 武碎星河 重生在龙塌,宠妃抱着陛下哭 六零军嫂有点辣:毒舌军官霸道宠 穿成大佬恶毒前妻后,被全家团宠 入狱五年后,全家跪求我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