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知:我就是那个擅使鬼蜮伎俩的小孩子,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这小子?”老徐头看看张居正,又看看冯保,愣怔片刻,嘆息一声,“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
说罢起身,来到李乐知面前,盯著他良久,突然缓缓下拜。
眾人大惊,李乐知忙伸手扶住徐阶,“太老师,您这是作甚,这可折煞小子了。”
徐阶被李乐知扶著,眼中满是讚许,“不想我徐阶一把年纪,到头来却要叔大的学生来搭救,真是后生可畏!”
又问李乐知,“乐知今年多大年纪?可有功名?”
李乐知恭敬答道:“学生今年十八,正欲赴今科秋闈。”
“十八.....”徐阶默然片刻,“如此年纪便......便胸有锦绣,日后必成大器......”
李乐知心说你直接说我年纪轻轻便诡计多端好了,你是太老师,我又不敢计较。
只听徐阶又问道:“你可有表字?”
这是要赐字了。
在明朝,只有父亲或者老师才能赐予表字,若赐字的人与被赐的人无明確的师承关係,此举可能被抨击为“越礼”。
明代士大夫对礼法极为敏感,如嘉靖朝首辅张璁曾因越级提拔士子遭弹劾“坏朝廷名器”。
然而徐阶既是李乐知的太老师,此举倒也不算越礼。
並且像李乐知这种未获功名的生员社会地位有限,但若得赐字,尤其是得到徐阶这种门生满朝、故旧遍地的大佬赐字,李乐知的名望会显著提升,等同於徐阶公开宣示此人“才德可期”,会引发其他官员士绅极大的关注与资助。
然而自己也不能冷落了张居正和冯保。
想到此,李乐知又转身对张居正和冯保道:“学生及冠之时,家父有言『未立事功者不配得字』,因此学生尚未有表字。”
厅中几人均是缓缓点头。
张居正道:“恩师在此,乐知你既无表字,便由恩师赐予......”
“你既入我门墙,老夫今日便僭越了。”徐阶轻笑道,“昔年你的老师弱冠时,老夫赠他『叔大』二字,取《易经》『大君有命,以正功也』之意。”
说到这,徐阶停顿片刻,“老夫便赐字『慎明』,慎者,《尚书》『克慎明德』;明者,非为聪颖,实乃《韩非子》『虚静无为,见素抱朴』之诫,你看可好?”
按照礼制,李乐知恭敬伏地行稽首礼,“谢太老师赐字。”
冯保抚掌笑道:“李慎明,此字甚好,既显其才,又诫其行,慎明你日后行走朝堂,定要谨记今日徐阁老教诲,不负眾望。”
李乐知心中感激,面上却愈发谦逊,拱手道:“学生定当铭记在心,不负太老师与诸位长辈厚望。”
徐阶解了心中疑惑,眾人便不再閒聊,说起正事。
徐阶道:“我那不孝子徐瑛,日前我已命人去南京寻他,叔大你不必顾我顏面,当审则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