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轮船来航
“不愁卖?洋人难不成还能拿茶叶当饭吃不成?”彭毅不是很理解,就目前已经入库的一千八百担通山茶叶,足够武汉三镇的所有人喝上一个多月了。
“不能当饭吃,可以当水喝。”彭刚笑道,“放开手脚去收,安徽,浙江战乱,洋人在江南收不到足够的茶叶,各大洋行有很大的茶叶缺口,咱们正好借此机会填补这部分空缺。多收些红茶,英吉利佬最喜红茶。”
五口开埠之后,茶叶出口量从1843年十六万两千担猛增至1850年的九十万石,翻了足足五六倍。
就彭刚手里头的这些茶叶,单单是伦敦一个城市就能吃得下。
这次英、法、美三国都有洋行代表随行到武昌考察,商讨合作事宜,销路是他最无需担心的事情。
开埠的五个口岸中,西方各国洋行深耕的上海口岸,茶叶多来自邻近的安徽、浙江地区。
目前太平军还没有进入浙江,浙江的茶叶或许尚能供给各大洋行。
但安徽的沿江城市全部为太平军所占据,茶道近乎断绝,能流入上海的茶叶数量肯定是大不如前。
至于建立闽茶的采购渠道,就近在福州口岸收购茶叶。
历史上西方洋行确实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现在,且不说成熟稳定的茶叶供应渠道不是一两年内能搭建起来的。
更何况首个决定倾注资源深耕福州口岸,建立闽茶采购渠道的旗昌洋行合伙人金能亨,已经和彭刚搭上了线。
眼下正是直接将湖北及周边地区的茶叶打入西方市场的良机。
“我明白了。”彭毅点点头,看着彭刚问道。
“三哥可还有其他的事情要交代?”
“瓷器我打算以拍卖的形式高价卖给那些洋人。”彭刚嘱咐彭毅道。
“上回我到汉口视察,记得汉口有不少古玩行,寻个懂瓷器的古玩行掌柜来鉴别瓷器定价,主持这场拍卖会。”
“我这便去。”彭毅应承了一声,牵着他的细犬离开了北王府。
彭毅骑马牵犬,先是来到了圣库,交代手底下人出去多收些茶叶,有多少收多少,旋即乘船来到了汉口。
汉口税务局局长陈兴旺闻知彭毅来到了汉口,以为彭毅是奉彭刚之命来汉口视察的,赶忙出门相迎。
“不知国宗驾临,有失远迎,恕罪。”陈兴旺亲自用袖子拂了拂椅子,请彭毅落座。
“殿下要办个拍卖会把瓷器的价钱抬上去卖给洋人,让我到汉口寻个懂瓷,口齿伶俐的古玩行掌柜主持这场牌面会。”彭毅撩袍落座,径直说明了来意。
“陈局长,这事你可能办得来?”
“殿下和国宗交代的事情,不能办也得办,能办的更要办得妥妥帖。”陈兴旺拍着胸脯向彭毅保证道。
彭毅失笑揶揄道:“以往在碧滩汛的时候,不曾见陈局长嘴巴这么甜。”
“此一时彼一时,陈某能有今日,多赖国宗栽培提拔,国宗于陈某有再造之恩。”陈兴旺低头说道。
这句话陈兴旺倒不是在拍彭毅的马屁,就任汉口税务局局长之前,陈兴旺就一直在彭毅主管的圣库为彭毅效力。
能当上汉口税务局局长,负责内地最大商埠的税收,也有赖彭毅的推荐。
“无关紧要的话不必多说,好生办差。”彭毅嘱咐道。
“洋人不日抵达武昌,难保洋人心血来潮,想来汉口看看,把你的人,以及汉口好好拾掇拾掇,莫要让洋人轻看了咱们。另外,告诉在汉口活动的茶行、茶帮,告诉他们,他们的茶叶我们北殿全要了。
不仅他们手里的茶叶我们要,往后的茶叶,我们北殿也全要了,让他们出去收茶,他们能收多少,我北殿按汉口的市价照单全收。”
太平天国壬子元年(1852年)四月初三。
这一天对于武汉三镇的百姓而言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
当地的百姓们一如往常地过着他们的日子,农夫忙着拾掇他们的刚刚分到的几亩地,渔夫打鱼,船夫摇船摆渡,纤夫喊着嘹亮的号子拉着纤,力夫如蚂蚁一般搬运货物,贩夫货郎于街市间叫卖吆喝。
正是在这么一个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日子,一种低沉、怪异、绝不属于这长江之上任何已知声响的噪音,自下游方向隐隐传来。
起初,人们并未在意,只当是秋风掠过江面,或是远处山峦的闷雷,甚至觉得是自己幻听。
但那奇怪的声音持续不断,并且越来越响。
此声沉重、规律,仿佛是某种巨大无比的怪兽粗重的喘息声,又像是无数面巨大的战鼓在同时被擂动发出的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