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向您展示一件凝聚了美利坚发明家智慧的最新发明——电报。它并非依靠驿马或信鸽来传递信息,而是凭借这天地间无所不在的电磁之力,可令信息无视千山万水,于弹指刹那间传递往来。即便相隔百里、千里,亦如同当面交谈,再无迟滞!”
话语落下,回应马沙利、金能亨等人的是大片带着怀疑的沉默和窃窃私语。
在场的人除了彭刚都深信看得见摸得着的烽火、驿马、飞鸽、和腿脚才是军情的载体。
千里传讯,这种近乎神话的说法实在太过骇人,难以置信。
马沙利对技师点头示意发报技师可以开始演示。
发报技师是一个脸上带着雀斑,叫做莫里斯的年轻美利坚人,他神情专注,依据金能亨递来的一张用中英双语写着的“敬问北王殿下金安,美利坚使团敬上。”的纸片,手指熟练地叩击下了电键。
“咔嗒……咔嗒嗒……咔嗒……”
清脆而富有节奏的金属撞击声骤然响起。
几乎就在这声音响起的同一刹那。
一里开外,另一台完全相同的仪器仿佛受到了无形的召唤,其上的电磁铁猛地吸合,发出“哒”的一声轻响,打点器上纤细的墨针随之压下,在那条匀速移动的雪白纸带上,精准地划下了一道短小的墨痕。
紧接着,随着远方电键节奏的变化,纸带上留下了一连串长短不一、间隔各异的点与线,如同天书。
收报技师迅速撕下那段墨迹未干的纸带,拿出密码本,手指飞快地比对,用英语迅速写下电文上的内容,书写毕,将电文交给在一旁等候的黄大彪。
黄大彪拿起电文,驰马疾行一里余,将电文交给了发报房内的彭刚。
“殿下,在场的人中只有您通晓英文,只能劳烦您亲自翻译了。”
彭刚拿起英文电文,凝视良久,缓缓开口说道:“敬问北王殿下金安,美利坚使团,敬上。”
马沙利长舒一口气,拿起桌面上的电文,向众人展示。
电报房内的北殿高级军官都是彭刚的学生,学过拼音,能识得电文上的英文一模一样。
至于汉文,虽说彭刚的翻译更为信达雅,但要表达的意思大致是一样的。
电报房内的众人震惊不已,宽大的房间如同一个炸开的蜂巢,忍不住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
“殿下,我能否看看两张信纸?”满脸难以置信的江夏县知县郭崑焘请示道。
彭刚点点头,将两张写着电文的信纸递给郭崑焘。
郭崑焘一把接过两张信纸,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地比对了一番,良久,讶声道:“这其中的豆芽菜文字一字不差!一字不差啊!确实是同样的意思.”
一旁老成持重的刘炳文凑到郭崑焘身边盯着信纸上的文字,反复喃喃自语道:“竟是真的.不是幻术”
刘炳文的目光不再锐利,而是变得有些茫然和恍惚,仿佛毕生所认知的天地规则在眼前轰然崩塌。
他踉跄一步,若不是身旁人赶忙扶住,几乎要软倒在地。
参谋长黄秉弦的表现也有些失态,同时也敏锐地意识到了电报的作用:“这不是朝发夕至,是瞬息!是瞬息即至!殿下!诸位!我军若有此物,清军的塘报驿马尚在途中,我军之军令已通达千里!这这已非兵贵神速,这是这是”
黄秉弦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平日一点也不结巴的黄秉弦此时说话竟变得有些磕巴。
军官们之间弥漫着一种近乎癫狂的震惊与兴奋。
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宿将,深知信息传递的速度与准确性对战争意味着什么。
眼前这千里传讯、瞬息即至、字字不差的现实,远远超出了他们想象力的边界。
一种近乎神话的力量赤裸裸地摆在了他们面前,由不得他们不心神剧震。
送电文的黄大彪也感到难以置信:“这这黑盒子这铜线.真能吞话吐字?!这.这岂非是神话里的万里传音?!不!比那还快!这是.这是”
黄大彪的文化水平要比黄秉弦低得多,搜肠刮肚也找不到合适词汇来表他现在的想法,脸憋得通红。
“确实是神器。”众人之间表现的比较稳重的刘蓉也忍不住说道。
“若我殿各城、各军各营、各隘口之间,皆架设此电报线,有更多电报机,则敌情动向,我方瞬息可知!清军调动,如同在我等眼前进行!我军调兵遣将,如心使臂,如臂使指,再无片刻延误!各地官员若遇上紧要的事情,也可用此物代为上折,将情况瞬息传达至武昌,殿下的命令,亦可通过此物,瞬间传达出去.”
左宗棠也感慨道:“以往驿马快船,一日夜疾驰五六百里,已是人困马乏,抵达极限,且途中多有被截杀、风雨阻滞之险之变数!若有此物,军令畅通无阻,朝发夕至不!是瞬息可至!这于殿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大用!真乃国之重器,兵家至宝!”
看着电报内众人的反应,马沙利、金能亨、史密斯等人的脸上不有流露出了自豪得意的神色。
彭刚平静地端坐在那张铺着黄缎的太师椅上,身姿挺拔,纹丝未动。
他那双深邃的眼眸,没有看向激动万分的部下,也没有看向志得意满的马沙利等人,而是凝视着那台仍在咔嗒作响的电报机,目光平静得像是在审视一件早已司空见惯的寻常物件。
在刘炳文、郭崑焘、黄秉弦等人看起来很神奇的物件电报机,在后知一百七十多年,见多识广的彭刚看来,不仅平常,还有些原始。
来到这个时空前,能瞬间传输实时图像,拿在手里的小盒子他都天天用。
马沙利等人原本期待着在这位年轻统治者脸上看到与其他人类似的、甚至更强烈的震惊与赞叹,那将是他外交胜利的明证。
但彭刚这异乎寻常的平静,仿佛一盆冷水,将马沙利等人满腔的得意瞬间冷却,心头莫名升起一丝不安与困惑。
彭刚从容地缓缓站起身,来到那台电报机前,开口说道:“马沙利公使,感谢你与美利坚合众国赠送的这份厚礼。此物确实巧夺天工,能极大地提升信息传递的效率,于军事、民政,皆有大用。”
随后,彭刚转过身,目光如电,扫过他那群仍沉浸在震撼中的部下们,淡然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洞悉一切的权威:“此物之原理,并非什么妖法仙术,乃是格物致知之学。乃是以电流之通、断为基本信号,以此种长短组合的特定编码,代表文字数字,从而实现远程瞬间通信。其架设需专门的材料与技艺,日常操作与维护,亦需专门学习。”
彭刚这一席话,经过史密斯的翻译后,美利坚使团成员都目瞪口呆。
马沙利和他的技师们则彻底懵了,他们无法理解,一个远东的军阀领袖,为何能如此透彻地理解这项连欧洲许多贵族都感到神秘莫测的最新技术。
电报是很新的技术,美利坚,也可说是全球的第一条实用电报线路是1844年铺设的华盛顿到巴尔的摩之间,全长四十英里的电报路线。
第一封电报正是由它的发明者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最高法院会议室里发出的。
当时美利坚可谓是举国沸腾,为之自豪,扬眉吐气。
大西洋对岸的欧洲人一直嘲笑美利坚人只会模仿抄袭欧洲的产品,没有创造力,电报的问世终于能让那些欧洲佬短暂地噤声。
当然,尽管美利坚是第一个将电报成功实用化,商业化的国家。
欧洲那边讥讽美利坚只是将欧洲相关的发明与技术拼凑起来才制造出电报机的声音仍旧不绝于耳。
但美利坚对这种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说讥讽已经不在乎了,能将相关技术整合起来,制造出实用的电报机并迅速实现商业化,进行盈利也是一种出众的能力。
马沙利等人神色复杂地看向彭刚,这位年轻的统治者,远比他们想象的要神秘复杂。
要么他在美利坚或者欧洲生活过,要么就是看一看,摸一摸就能弄懂电报运行原理的天才。
“即刻从各军各营中,遴选聪慧机敏、通晓文墨、心思缜密之年轻军官十人。即日起,由美利坚技师悉心教导,学习电报之架设、操作、维护乃至译码之技艺。”彭刚微笑着看向马沙利。
“公使阁下,我想聘用你们的技师应该没问题吧?”
“当然没问题。”马沙利笑得合不拢嘴,“如殿下需要翻译人才,我们也十分乐于为殿下提供相关人才。”
彭刚要培养操作电报机的技师,说明其有铺设电报网络的计划,日后对电报机和电报线的需求是巨大的,其中的利润相当可观。
马沙利给彭刚送的这套电报机是美利坚电磁电报公司较新型号的转页式电报机,是高端的电报机,售价不便宜,在美利坚本土都要卖一百多美元一台,架设电报线路所需的电线、绝缘子、横担等物亦费不菲。
后续的人员培训、线路维护,也能从中获利。
他马沙利作为莫尔斯的电磁电报公司打开中国电报市场的关键人物,电磁电报公司感谢费和抽成肯定是少不了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