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星图指引,墨泉酒家
进入嶗山后,陈阳並没有留意其他的宫观,一行人径直往太清宫而去。
嶗山太清宫,又称下清宫、北国小江南、神仙之府,俗称下宫,位於蟠桃峰下,地处嶗山东南端,襟山而面海,左为桃园峰,右为重阳峰,始建於西汉建元元年,后屡加修建,为嶗山玄门祖庭,全真天下第二丛林,全真道支派隨山派祖庭。
此宫分为三院,各立山门,东为三官殿,中为三清殿,西为三皇殿,相互之间有便门相通。三清殿主要奉祀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三官殿主要奉祀三官大帝;三皇殿则自然是天地人三皇。
来到太清宫后,经知客的接引,陈阳一行人在三官殿前等候,顺道也上了三香,权当为此行出海祈福。
三官大帝,其实指的便是天、地、水三官,又称“三元”,道经中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的便是。
说来,这三官出现的时间,其实比三清还要早,当年祖天师张陵初创道时,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书作为道教徒请祷治病的方法。
“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陈阳缓缓道来,“这祭祀三官大帝的地方,也算是曾经正一道於此留下的痕跡.“”
陈阳为眾人讲述三官大帝的时候,那名知客已经通传完,端著托盘请眾人出了大殿,
在荫处坐下,並奉上了今年的新茶。
此茶香味淡雅,回味悠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叶顏色鲜艷呈红色,因茶树在春天开,又名为“絳雪红”,乃巧是唯有在嶗山才能品尝的好茶。太清宫內的絳曾更非比寻常,其乃是当年龙门派祖师於此驻踏时亲手所植,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有且仅有一棵母树。
这一株母树上採摘下来的茶叶,唯有等真正贵客前来,方才启用。
从知客口中,陈阳已经得知了凌云真人尚未回山,偌大个太清宫,这么一份家业则由其名下弟子代为看护。
將一盏“絳雪红”缓缓饮毕,太清宫內的话事人恰好隨之现身,来者是一位面相与陈阳相差仿佛的年轻道人,身著月白色麻袍,其上遵循《全真清规》“衣不文绣,布素为宗”的规矩,並无多余装饰,只是戴了顶嶗山特有的前额绣有北斗星的混元巾。
“贫道海嵐,见过陈掌门。”只见其快步走到陈阳面前抱拳施礼,赔罪道:“方才一时抽不开身,劳烦陈掌门在此久候,真是失礼。”
【记住全网最快小説站101??????.??????】
“哪里,不妨事。”陈阳和顏悦色地道:“凌云真人虽然不在,但你却將这太清宫上下打点得极好,如今本就缺乏人手,可谓殊为不易。其实,我这趟来得突然,上山之前也未曾送上拜帖要说失礼,失礼的应当是我们才对。”
要说陈阳之名,此刻在全真门下弟子之中,也算得上是如雷贯耳,海嵐道人本因对方的突然来访而怎芯,却没想到陈阳如此好说话,大大缓解了心中的不安。
既是贵客,自然是要好生接待,若是有所怠慢,若等到凌云真人自终南山归来,必然狠狠惩处。於是海嵐道人便亲自引领著陈阳等一眾人来到客堂。
路上,几人还途径了两处景点,其一名为“唐榆晓月”,是一株千年国槐,枝干延展如苍龙探海;其二则名为“汉柏凌霄”,乃是汉时所植的柏树与本朝所植的凌霄共生,形成的“古柏抱今藤”。
到了客堂,海嵐道人又亲自为陈阳斟茶,此次用的又是另一种茶叶,名为嶗山玉蕊。
捧著茶清淡,陈阳將此次前来即墨的原因一五一十地托出,只见那海嵐道人沉吟了一会,说道:“陈掌门有所不知,其实这嶗山自古以来便是修士齐聚之地,先秦之时,齐鲁之地的方士就有不少曾在本山中修行,徐福亦曾是其中之一,当时的遗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哦?”
这次出海东渡,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追寻徐福当年出海的踪跡,陈阳听到这个消息,
不免生出了兴趣。
“敢问遗蹟何在?现在又是否方便前去瞻仰?
“彼处距离此地不远。”海嵐道人热情地道:“既然陈掌门有意前往,就由贫道来带路吧。”
说是遗蹟,原来是一棵高大的赤松,高有十余丈,胸径则两丈有余,树皮裂如龙鳞,外表已然枯死,而內里则已石化,中空的主干坚硬如岩,乃是天然的一座树屋。
站在这树前,海嵐道人向陈燕介绍道:“这是先秦时方士一一卢敖的故居。此人本是徐福弟子,曾跟隨徐福出海,后因负伤而留在秦宫为博士。后来焚书坑儒之时,他因害怕被株连,便潜逃回了嶗山,躲藏在此树之中。”
“这赤松不怕斧鉞刀枪,且水泼不进、火点不著。”海嵐道人走到赤松树前,伸手去按那距离地面大概七尺高的一颗树瘤:“想要进去的唯一办法,就在这里———“”
隨著其按下,树皮表面逐渐浮现出一道六边形的暗门,大小只够一人侧身而入。海嵐道人先走了进去,而后陈阳跟著进入,至於其他人等则暂时在外等候。
外表看著地方不大,內中却別有洞天,一道螺旋形的木梯嵌於树壁之上,將此树內部分为了上、中、下三层。
其中最下层表面铺就有一层青石板,而树壁上阴刻著鸟虫篆写就的一篇文章。
鸟虫篆,也即在文字的基础上加之以线条修饰,令篆字呈飞鸟之形,显得高贵而华丽,却也因此变化莫测、辨识颇难。
只见这一篇文章,基本笔画在起笔与转折处附加了许多像是鸟头的图案,所有线条都写成迴环曲折的双线,略作舒捲,又像是夔蛇的体形。
“这上头的所有字符大多是飞鸟与夔蛇图案纹饰的结合。”陈阳併拢食指、中指,於指尖逼出一道火苗作为照亮,大概扫视了一圈:“自祖龙统一天下,焚书坑儒之后,现今已经很难见到。”
“確实如此。”海嵐道人跟著道:“只可惜这一篇文字,至今也无人看懂,也不知卢敖都说了些什么”
“你说这个?”陈阳答道:“卢敖將其称之为《沧浪丹方》,所载的乃是以海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