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正阳大胜
翌日,朝阳初升。
皇帝柴荣亲率三万禁军精锐,文武百官隨行,旌旗猎猎,甲光耀日,向著淮南浩浩荡荡进发。
车驾轔轔,马蹄踏碎落叶,在东京城外捲起漫天尘沙。將士们的铁甲在晨光中泛著冷冽的寒芒,长矛如林,直指苍穹。
秋风掠过军阵,带起一片肃杀之气,仿佛连天地都为之屏息。
李奕等四位留守东京的文武,肃立在南薰门外,躬身拜別御驾。
秋风鼓瑟,捲起官袍广袖,吹动城头旗帜猎猎作响,护城河畔的芦苇在风中低伏。
远处,出征大军的身影渐渐消隱在苍茫的天际线下。最后一抹旌旗的残影也被尘土吞没,只余下空荡荡的官道蜿蜒向远方。
李奕望著渐行渐远的旌旗,眉头微蹙。他的手指拢在袍袖里摩挲,思绪却飘向了另外一件事上——
皇后符氏如愿陪著皇帝出征,在昨日还特意召符二娘入宫。而且姐妹之间说了些什么,李奕已经从妻子口中得知。
至於大符后的心思,李奕其实也能猜到,无非是未雨绸繆,提前为幼子柴宗训铺路。
毕竟对方出身於將门符家,又嫁过两任丈夫,还亲歷过河中三镇的兵祸。她对世道的残酷定然有很深的体会。
而且当年她被郭威送回娘家,父亲符彦卿非要逼著她出家,可她愣是顶住了压力坚决不肯。
由此可见大符后也是个颇有主见的女子。
如今皇帝柴荣活的好好的,自然能替母子俩遮风挡雨,但万一呢……残唐五代以来,最不缺少的就是意料之外的情况。
哪怕歷史进程现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世宗柴荣未必依旧如歷史上一般英年早逝。
但谁又敢保证不会发生什么新的变故?
“姨母也是母……”回想起符二娘转述的这句话,李奕在心中反覆咀嚼了几遍,眼神逐渐深邃。
依照昨日大符后召见符二娘时表达的意思,再结合柴荣把自己单独留下来说的那番话,倒是让李奕品出了另外一层含义——
皇帝和皇后或许想將自己培养成未来辅佐皇子柴宗训的中流砥柱?
当然也有可能只是在画大饼,特意用来安定自己的心思……但李奕转念一想,哪怕只是给自己画大饼,也说明是能有倚重自己的地方。
再者说,对於皇后而言,自己是她亲妹妹的丈夫,也是皇子柴宗训的姨父,除了自己之外,確实没有更好的人选。
难不成还指望著李重进和张永德能在將来某一天会真心辅佐她的幼子?
秋风掠过,拂乱了李奕鬢边几缕散落的髮丝,却拂不去他心底悄然滋长的野望。
若柴荣依旧如前世般英年早逝,若符氏姐妹依旧相继入主中宫——那么未来的大周太后將会是自己的小姨子符六妹?
真要到了那一日……想到这里,李奕忽地一愣。符二娘和大符后之间姐妹情深,他却在这盼著妻子的姐姐早逝。
自己何时已经到了这等利慾薰心的程度?
李奕心下默然。哪怕是歷史上发生过的事,但自己实在不该这般急切。
说到底大符后对自己也有恩情,在自己的婚事上起了关键作用,否则自己不会成为皇帝的姻亲,同时还获得了皇帝格外的信重。
李奕深吸了一口气,晨间的凉意沁入肺腑,让他躁动的心绪渐渐平復。
恰在此时,一片枯叶打著旋落在他肩头,又隨风飘向远方,如同那些不合时宜的念头,转瞬即逝。
……
皇后符氏乘坐的是一辆四驾的马车,减震效果虽比不上后世的汽车,但宽敞的车厢能减轻不少顛簸。
车厢內还铺设厚实的褥子和软垫,车轮也用皮革等柔软材料包裹,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现代橡胶轮胎的作用,通过增加柔软度来增强缓衝效果。
舒適度確实要比普通的马车好上许多,行进间只能听到细微的吱呀声,並没有十分顛簸的感觉。
再加上官道比较平坦,行进的速度也很缓慢,不至於太过受罪。
符氏斜倚在软垫上,不时命女官敞开车帘透气。帘子拉开,从马车里能看到外面的浩大景象。
军队沿著大路缓慢行进,原野中排开了一字长龙,军阵如龙、旌旗蔽空,根本望不到尽头。
將士们的铁甲在秋阳下泛著寒光,马蹄踏起的黄尘直上九霄,將半边天色都染作昏黄。连绵的尘雾遮天蔽日,好似人们在举国迁徙一样。
中军带著皇家的依仗,还有不少官员和宫人隨行,前进的速度十分缓慢。一连几天都在赶路,直到九月二十六日,才抵达了陈州城外。
若再往前去就是潁州,而过了潁州便到了寿州境內。
因此皇帝下令大军在陈州暂驻,把州治衙署设立为了行辕所在。同时任命史彦超为前军行营步军都指挥使,率领一万步卒先行赶往正阳驰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