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怪事(4.5k)
却说李修安与溪明自圆林口中闻得匯林寺变故,得知寺中僧眾有罪者伏法,无罪者亦须还俗,且不得出城,便逕往东都城探听空寧下落。
李修安当著溪明的面掐诀变了副模样,仍作道士装扮,向他解释道:“不瞒你说,昔日那东都名家李氏,假託『仙祖』之名行不端之事。其口中所称“仙祖』,正是贫道。前番我下山断却因果,便是为此。李氏一夜倾覆,实与吾有关,与你並无任何干係。”
“这东都府尹等人皆识我面目,城中怕也流传著我的传闻。若以本相入城,难免惹来无谓纷扰,故需改换形貌。”
溪明闻言恍然大悟,不怪清风、明月此前说恩人乃是自己的祖亲,他那时以为是同姓华宗之故。
因入城后须多方打探,少不得出入各处、与人交道,为免横生枝节,李修安又生一念,变出两份度,携溪明堂堂正正由城门而入。
旧年李修安初至东都了却因果,尚不知僧道之正规度,亦可充作路引。
不多时,二人已至城外列队,等候守城官兵查验。
东都繁华,又为中原通衢之地,往来者眾。城门方启不足一个时辰,入城队伍已豌数里,由此足见东都之盛。
眾人正依次受检入城之际,忽见一差官头目自城外大步而来,扬声喝道:“让开,都让开些!”
眾人下意识闪避,引颈望去,只见那差官身后隨著四名衙役,共抬一板,上覆旧布,形似尸身。
见此,多有嫌晦嗨气者,又纷纷退了数步。
眾差役直抵城门,虽为公干,然依律无上头官书、特令,仍须受检。
守城官验过差头腰牌,知是衙门中人,又警向板上旧布,问道:“此乃何物?”
差头答日:“大人有所不知,今早驛站差驛官来报,称城外官道上有八百里加急驛马撞毙一倒霉行客,老爷命我等出城查办。”
“我等奉命沿官道搜寻,果见一癆病鬼倒毙道旁,气息已绝。此乃其自招灾厄,合该倒霉,这城外有诸路不行,他偏要闯走官道,却又这般不长眼。”
“这尸首不可一直暴露官道,吾等只得將尸身运回交差,待查清来歷,通知家属认领。若无人认,便送乱葬岗掩埋。”
守城官兵恍然,那守城官闻听是具尸体,亦嫌晦气,手一挥,即命手下兵卒掀布验看。
列於队前的李修安心道:“不会这般巧合,是那圆林和尚罢?”
溪明眉头一皱,心下亦升起不好的预感,目不转晴望向木板。
那兵卒掀开覆布,露出户首头颅,但见面容惨白,唇边凝血,颈项歪斜,不是圆林又是谁人?
二卒只警一眼,便覆布回报:“稟大人,確係撞毙之枉死鬼。”
守城官额首,挥手教放行。
溪明虽只仓促一警,岂会不识圆林?当即面现悲容,失声呼道“师父”,抢步上前,对著木板潜然泪下。
差役一,打量溪明喝问:“你是何人?认得他?他是你师父?”
溪明泪涌頜首,李修安亦迈步上前。
差头遂问道:“既是你等相识,可知他家中尚有何亲?”
李修安略一沉吟,答道:“据我所知,应无他人。”
官差又问道:“既如此,你二人可愿认领这尸首?”
溪明连连点头。
差头道:“既愿认领,且隨我至衙门画押,便可领回尸首。”
李修安道:“有劳引路。”遂隨差役入衙,籤押文书,领了圆林遗体。
那差头道:“虽不知你俩出家道人何以与他有旧,然这等无亲无故之户有人认领,倒也省去我等麻烦。差费便不与你计较了,速將尸首领去罢。”
平心而论,倒不是官差真有这般好心,而是官差检查尸首时,从他身上摸出一笔意外横財,这些钱財他等自然不会上报,私下全分了,既得了这般好处,便也不与他两人再计较。
李修安称谢,仍取三吊钱递上:“区区茶资,敬请笑纳。贫道有一事欲请教,不知可否解惑?”
差役欣然收钱,见他知趣,心情不错,便道:“哦?你有甚么想问的?若是甚么官府秘事或名家內情,吾劝你莫要多打听为妙。”
李修安摇首,指溪明道:“贫道无意於此。实不相瞒,此乃吾之师弟,昔年曾蒙匯林寺收留。然寺中生变,满城皆知。他有一挚友兼师兄,年岁相若,曾救他性命。师弟日夜掛念,欲报恩义。敢问差爷可知那些还俗僧眾,今在何处?”
差役了溪明一眼,笑道:“哦?竟有此事?若真如此,你这师弟倒是有情有义,运气亦佳,侥倖躲过一劫。然我等与那些劣僧非亲非故,怎知其下落?”
“不过常言道:树倒湖孙散。匯林寺既犯眾怒,纵未加刑,勒令还俗后亦不得留居里坊。你等若诚心寻人,不妨去外坊探问,尤可留意街边乞儿。若未天亡,或可觅得踪跡。
不瞒你说,前几月我至外坊拿贼,见几个乞儿遭人睡骂,斥其『又毒又禿』”,大抵便是那些和尚罢。”
李修安闻言心下已明,拱手称谢。
溪明面忧更甚,他已尝尽人间苦楚,实不忍空寧再蹈此境。
二人领尸出衙,李修安寻得一家棺铺,订下一具棺木,又出资僱人,请他等抬至城外安葬,並立碑石。
事毕,李修安欲携溪明同往外坊街市寻觅空寧。然溪明凝视棺中圆林惨状,暗嘆一声,畴曙道:“真人——·我欲为师父焚化纸钱,可否———”
李修安知其心境,毕竟有救命之恩,此举亦在情理之中。
他略作思,道:“既如此,你我暂別。待你焚纸已毕,可沿洛水东行,见一排垂柳。柳北有矮坡,坡后有道观名日玄元。你叩门入內,报我本名,可在观中等我。”
溪明闻言面现难色,犹豫道:“真人......那道观我......便不去了,只在柳下相候,不知可好?”
李修安见他神容,知他因圆林之死心绪又起波澜。
然事实上,李修安初观圆林面相时,已见他印堂晦暗,太阳穴泛青,双目突露凶光,便知他阳寿不久矣。
李修安轻嘆一声,欲待寻得空寧后再行开解,便点头道:“也罢,依你便是。”
说罢,遂留些钱,与溪明分別,独自前往外坊探寻空寧下落。
这里外坊等级森严,贫富殊异,街景与里坊大相逕庭。
此地几无楼阁高门,唯见小肆食铺,外悬旧匾,內设数桌。
更多的是挑担小贩,从饮食至竹木器用、陶瓷器物,无所不有。吆喝叫卖,此起彼伏。虽不及里坊洁净繁华,却更添几分烟火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