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沪市,暑气全面占领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高考、中考的硝烟早已散去,中小学校园陆续进入暑假模式,空气中似乎都飘散著一种慵懒的自由气息。然而,在曙光学校,节奏却並未完全放缓,反而进入了一种不同於学期中的、有条不紊的“沉淀与规划”时间。
学年末的各项工作千头万绪。教务处里,钱老师和刘老师正带著各科组长进行最后的成绩录入、学籍档案整理和教学质量分析。林静则忙著组织班主任们撰写学生评语,她反覆强调:“评语要真诚,要看到孩子的闪光点和进步,更要提出殷切期望,这是和家长一次重要的书面沟通。”苏晴穿梭在各个办公室,收集本学期活动的照片和资料,精心编排暑假前的最后一期校刊,旨在向家长和社会匯报一学年的丰硕成果。
赵楼生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他主持召开了学期末全校教职工总结大会。会上,他首先隆重表彰了在教学、管理、服务各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职工,包括钱老师、刘老师、林静以及几位默默付出的后勤员工,並发放了虽然不算丰厚但意义重大的奖金。
隨后,他全面总结了过去一学年的工作,充分肯定了在中高考、特色教育、家校共育等方面取得的优异成绩,也坦诚指出了管理中存在的细节问题和教学上仍需改进之处。
“成绩属於过去,奋斗贏得未来。”赵楼生的声音通过话筒传遍礼堂,“暑假,对我们而言,不是休息,而是充电、是反思、是规划的关键时期。各教研组要完成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初稿和备课任务;行政后勤要利用假期进行校舍设施的检修维护;更重要的是,”
他加重了语气,“每一位老师,都要好好陪伴家人,休息调整,读几本好书,思考如何更好地育人。只有我们內心充盈,才能更好地点亮孩子们的未来。”
他的讲话既肯定了成绩,又指出了方向,充满了务实与人文关怀,让老师们在疲惫之余,更感责任与动力。
处理完校內事务,赵楼生深知,必须主动向主管部门匯报工作,爭取理解与支持。他提前预约,精心准备了匯报材料,然后在一个工作日的上午,带著张天胜,再次来到了区教育局。
这次的匯报对象,是孙科长和一位分管民办教育的副局长。会议室里,气氛庄重但不失融洽。
赵楼生的匯报条理清晰,数据翔实。他重点突出了曙光学校在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別是中考和高中联考的优异成绩、探索特色育人模式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並简要提及了浦东新校区建设的进展以及遇到的资金等实际困难。
他的匯报始终把握著一个基调:我们是民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政府促进教育公平政策的坚定执行者和实践者,我们是在努力帮助政府解决实际问题。
孙科长听得频频点头,他算是亲眼看著曙光一步步艰难走来的,对其取得的成绩颇感欣慰。那位副局长虽然第一次详细听取曙光的工作匯报,但也被赵楼生展示的扎实数据和典型案例所吸引,特別是听到那么多学生考回家乡重点高中时,露出了讚许的神色。
“赵校长,你们曙光学校的工作做得確实很扎实,很有特色,尤其是在关爱特殊群体学生、促进教育过程公平方面,下了真功夫,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副局长总结道,“区里对於真正做事、有社会担当的民办学校是支持的。你们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发展中的困难。关於资金问题,还是要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市场化手段解决,但符合政策的、合理的诉求,局里也会在职责范围內,帮助协调反映。比如,下次市里有相关的民办教育扶持政策或项目申报,我们会优先考虑推荐像曙光这样有实绩的学校。”
孙科长补充道:“关键是你们要把自身建设好,尤其是明年高中部的正式验收,一定要確保万无一失。这才是硬道理。安全、稳定、质量,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虽然没有得到立竿见影的资金支持,但这次匯报达到了预期效果:贏得了主管部门的更深度认可和信任,明確了政策支持的方向,为曙光未来的发展营造了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这种认可是无形的资產,其价值有时甚至超过有限的资金。
匯报结束后,赵楼生婉拒了饭局邀请,带著张天胜立刻赶回学校。路上,张天胜忍不住说:“楼生,副局长的话虽然没给钱,但这份支持很关键。”
“没错。”赵楼生看著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政府的支持,是我们最重要的『信用背书』。有了这个,我们和李先生谈后续的配套开发,底气就更足了。也能让吴天佑那样的人,在动用某些关係时,多少有些顾忌。”
回到学校,赵楼生又立刻与李先生通了一个长长的电话,详细转达了教育局的態度,並討论了下一步如何推动“教育+惠民社区”联动的构想。李先生表示,他正在委託专业机构做初步的市场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暑假期间会形成一个初步方案。
处理完这些外部事务,赵楼生终於有时间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校园內部。暑假的校园安静了许多,但仍有部分学生因家庭原因留在学校。林静组织留校的孩子成立了“暑期读书会”和“兴趣小组”,由值班老师带领开展活动。赵楼生有时会走过去,静静地看一会儿孩子们下棋、画画、看书,偶尔也会被拉去当一回裁判或听眾。这种平淡温馨的校园生活片段,对他而言,是最好的减压剂。
他也特意找时间分別和几位核心教师谈了话,了解他们假期的安排和个人的一些想法,倾听他们的建议和困惑。这种朋友式的交流,让他更深入地把握团队的脉动,也极大地增强了凝聚力。
夜幕降临,喧闹了一天的校园彻底安静下来。赵楼生独自走在操场上,夏夜的微风带来一丝凉意。仰望星空,他思绪万千。
这一个学年,曙光收穫了累累硕果,也经歷了资金危机的严峻考验。前方,高中部验收的大考、新校区建设的资金压力、对手吴天佑的虎视眈眈、以及与李先生合作开发的新课题,都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但他內心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和坚定。政府认可、团队齐心、模式清晰、方向明確。他就像一位稳舵的船长,虽然深知前路有风浪暗礁,但已然找准了航向,储备了力量,充满了带领航船穿越险阻、驶向光明彼岸的信心。
这个暑假,將是曙光蓄力、思考、布局的关键时期。他深吸一口清凉的空气,大步走向办公室,灯下,还有一大堆规划方案需要他细细斟酌。稳舵之后,方能更好地扬帆。